治亂世用重典刑事政策處遇之探討-以英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為例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 治亂世用重典刑事政策處遇之探討-以英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為例
  • 紀錄類型: 書目-語言資料,印刷品 : 單行本
    作者: 林復典,
    其他團體作者: 國立高雄大學
    出版地: [高雄市]
    出版者: 撰者;
    出版年: 民99[2010]
    面頁冊數: 110面圖,表 : 30公分;
    標題: 治亂世用重典
    標題: none
    電子資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4448600888897684362
    摘要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憤怒的暴民攻陷巴士底獄,因而揭開一場如無政府的大恐慌時代,彼時暴民升堂審問貴族,隨意判處貴族罪刑,從1791年到1794年約有六萬多名的革命份子被送上斷頭台行刑。小說《雙城記》以這段事跡為主要舞台,書中人物穿梭在一場混亂的大時代裡。 「亂世」之意謂,其實不僅只於一種象徵性的辭彙,如政治紛擾的時局、高升敗壞的犯罪率,因而使得驚恐的老百姓高呼「亂世」。國內刑事政策學者指出,「亂世」之意謂其實是一場失序,政治統治力的失序,司法功能廢弛,因而造就一場混亂的時局。如此亂世的意象,在現代民主社會裡並不容易尋得,因而假託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裡的這場亂世氛圍,為本文探討的文本。我國新刑法於民國九十五年七月一日施行以來,國內學界針對實體面及程序面各有針貶,主政者大力鼓吹寬嚴並進二分政策的同時,刑法學者極力反對配套下的重刑化立法,刑事訴訟法學者幾乎一面倒支持程序二極化的策略,如此才能使得司法資源能全力以赴少數重大案件,並經濟地解決輕微多數的案件。 不謀而和的,與小說《雙城記》裡亂世的重典之治,在不同時空情境的相互比擬下,兩者各有不同採擇重典治世的原由。事實上近代法治國社會採行重刑化刑事政策,是自1974年美國學者馬丁生先生提出「矯治無效論」後,因為對教育刑思潮的反動所造就。 本文從刑事思潮的演變著手,刑罰本質的形成或因世代更迭各有轉變,但其實不是一種絕對性的質變,應報刑罰的思想邃古至今一直存在人類社會中,同時其他各種刑罰本質論亦以相同的情形,在一個國家的刑事政策處遇中存續,因此我們可以概括地說:現代法治國社會對刑事政策處遇的採擇是綜合這些刑罰本質取其輕重平衡,以對付當代社會的犯罪亂象。藉由刑事思潮的演變歸結近代社會採行「重典」的利弊得失。 又受新刑法修正影響,我國刑事司法體制亦有極多變革,如何在人權保障、追求真實的法尋求中,能兼顧當前重刑化刑事處遇,予人的威權及不信任感。本文擬回歸法治國原則正當法律程序的探討,並予當前刑事實體法、程序法踐行中的爭議處,探討重刑化刑罰的正當化基礎。同時希望各式對死刑等重刑化刑罰的意識形態空泛爭議,可以有一個法律性的持平準則,並且取信人民。這類有關「死刑」等重刑化刑罰的爭議,同時影響司法處遇最後一道執行程序,對監禁人採行的監禁處遇措施,刑事政策的預防功能包括一般預防理論及特殊預防理論,以犯罪率高低、假釋出監人累再犯的情形,希望能闊清犯罪根源與刑事政策的相關聯。綜合以上所述「治亂世用重典」,借鏡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與民國九十五年我國新刑法的施行成效,或許能讓我們避開太多無謂的意識形態,並給予相關單位建議。 none
館藏
  • 2 筆 • 頁數 1 •
 
310002030891 博碩士論文區(二樓) 不外借資料 學位論文 TH 008M/0019 380101 4425 2010 一般使用(Normal) 在架 0
310002030909 博碩士論文區(二樓) 不外借資料 學位論文 TH 008M/0019 380101 4425 2010 c.2 一般使用(Normal) 在架 0
  • 2 筆 • 頁數 1 •
評論
Export
取書館別
 
 
變更密碼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