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政治系中國中心

書目資訊

青年蔡培火的身份論述 : 日本大正思潮下的臺灣意識
石之瑜
近代日本對華思想
中國
入江昭對世界與中國的中間主義立場 : 一種多元身份的知識視野
入江昭
到「西方」寫中國大歷史 : 黃仁宇的微觀經驗與他的中國學社群
孟祥瑞
似曾相敵 : 天安門事件後在美國與台灣的中國印象
廖高賢
從中國反譯日本? : 竹內好抗拒西方的策略
中國
一個中國,兩種威脅 : 美國與日本知識界的文化策略
李靜旻
在本土認同與普世認同之間選擇 : 從廖文奎到廖光生的中國觀
廖光生
在整體中發掘個體 : 馬克林與他對中國少數民族的研究
馬克林 ((Mackeras, Colin))
國際關係的亞洲學派 : 中國、日本與印度的「再世界化」
陳柏宇
當代中國文學思想的政治脈絡 : 夏志清、李歐梵與王德威之間的傳承與變遷
張毓純
從紅色憧憬到田野現實 : 王海(Thomas Heberer)與德國中國...
洪雅筠
自由的兩岸關係 : 台灣知識界對中國的再思與超越
包淳亮
巨龍崛起的威脅? : 評美國媒體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中國形象
劉庭豪
一個所謂紅隊學者,藍普頓的中國認識
鍾宜錚
覺性與理性的交織 : 中日佛學界在二十世紀的一次文化論爭
周奇弘
從歷史教訓到文化消費 : 在日本「三國志」文本中變遷的中國
童華仁
俄羅斯的漢學與中國研究 : 口述知識史. 一
俄國
反共不反華 : 「中華戰略學刊」的知識挑戰
胡志政
從王道樂土到中國研究的資料庫 : 超越帝國主義的滿鐵
南滿鐵道株式會社
印度知識界的中國觀與威脅論 : 智庫IDSA敘事脈絡的演變. 1988-2008
李厚穎
超越日本國家困境的身份策略 : 平野健一郎國際文化論視野下的滿洲與東亞觀
日本
蒙古的漢學與中國研究 : 簡史、分期與人物
朱小艾
在威脅與被威脅之間 : 韓國學者黃炳茂對中國安全意圖的解讀
中國
澳洲中國學與古德曼
劉令名
愛知大學中國學程沿革 : 對日本文明教育的反思
日本
日本近代大陸政策的思想源流 : 亞洲主義下對中國的設想與動員
吳孟儒
人類文明往何處去? : 詹鶽(Chalmers Johnson)論革命、...
王良能
中華文明的反共敘事 : 耶穌會<<中國新聞分析>>
林凱蒂
尼采與中國知識界的交會
尼采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1844-1900))
by: 尼采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1844-1900))
香港的民主運動與面對中國 : 司徒華的視野與歷程
卓育至
誰的中國?誰的模式?普遍性與特殊性之辯
李梅玲
情報與歷史 : 岡崎久彥建構的日本、中國與世界
劉晃銘
從孫中山到摩根索 : 德國學者金德曼研究中國的學思歷程
許惠貞
長城外的記憶,萬里尋古 : 從安卡拉大學漢學系看土耳其漢學研究
呂承璁
金庸的中國觀 : <<書劍恩仇錄>>與<<天龍八部>>的文本比較研究
劉逸中
韓國期刊《中蘇研究》的中國研究 : 反共國策的變遷及其影響
李民瑩
從宗親到移民? : 鄺治中對華人身分意識的研究
美國
黎安友(Andrew J. Nathen)的中國民主研究 : 認識與主張
李崇愷
孫康宜中國文學研究中的「女性」與「中國」
黃星樺
擺脫大國?從越南文獻省思1975年至1991年間的越中關係
力光
傳承與治理 : Geremie Barmé及其中國研究
蔡芷茵
追蹤革命脈絡 : 裴宜理論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
裴宜理 ((Perry, Elizabeth J.))
史景遷的中國歷史敘事 : 在宏觀與微觀之間
史景遷 ((Spence, Jonathan D.))
不同的「超越性」與「內在性」 : 從社會學觀點論牟宗三以及郝大維和安樂哲...
林端
印尼對中國的政策論述與對華人的身分建構 : 1950-2012
李佳徽
選邊 : 澳裔美籍作家譚若思的中國觀及其變遷
曾敬豪
真的是紅隊嗎? : 從沈大偉的中國研究論區分紅藍隊學者之妥適性
張峻維
張旭成、熊玠的中國認識 : 離散學者的抉擇
張旭成
一位實踐型的藍隊學者 : 金德芳對中國研究的階段性演進
趙子勳
誰的平等 : 西藏人權論述中關於平等主體的界定
龔念慈
當代中國學在臺灣 :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肇基與嬗遞(1968-2015)
褚填正
林洋港的思想進程與中國
林儒暘
國際化中的中國 : 加籍香港學者崔大偉及其猶太意識
崔大偉
建/解構中國「相關性」社會 : 協作式民族主義與內部殖民主義
中國
 
 
變更密碼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