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類型: |
書目-投影資料、錄影資料、電影片
: 單行本
|
並列題名: |
Stone dream |
作者: |
胡台麗, |
出版地: |
臺北市 |
出版者: |
南天; |
出版年: |
2004[民93] |
面頁冊數: |
1張數位影音光碟(79分)立體聲,彩色 : 4 3/4吋; |
標題: |
紀錄影片 - |
附註: |
2004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製作;胡台麗出品 |
附註: |
DVD |
附註: |
公開播映版 |
附註: |
剪輯:陳博文,劉春秀;攝影:李中旺 |
附註: |
國語發音,中英文字幕 |
附註: |
第17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片,第41屆金馬獎年度臺灣最佳電影工作者獎 |
摘要註: |
「石頭夢」一片的拍攝具有傳奇色彩。1965年,陳耀圻導演攝製了台灣紀錄片史上第一部具觀察性紀錄片內涵的真實電影「劉必稼」。片中主角劉必稼是個在1940年代在大陸農村被抽壯丁而隨蔣介石總統來台的軍人,他在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辛勤地挑石頭開闢田地。「劉必稼」紀錄片當年發表時,在台灣藝文界引起很大的震撼。沒想到在「劉必稼」影片攝製完成的數十年後,胡台麗因從事榮民研究,在花蓮木瓜溪畔的一個農莊中驚喜地發現了劉必稼的身影,於是開始以攝影機紀錄這個由外省老兵與他們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妻子及兒女所組成的新移民聚落。劉必稼娶了具有阿美族和平埔族原住民血統的寡婦,並收養了她的兒子。父與子、生與養、原與漢之間有怎樣的差異?有無難解的情結?「石頭」是本片最重要的象徵,將辛苦在石堆中開墾的劉必稼這一代,和喜愛撿拾與玩賞石頭的劉必稼兒子這一代連繫起來,同時映現了台灣政經社會的變遷。劉必稼和他的家人如同玫瑰石般外表黝黑平凡,內裡卻蘊含瑰麗高雅的景緻,在片中悠遠質樸的古琴聲伴隨下,與溪流浪花共織夢想。本片並提示:石頭因含多種礦物質,幻化出美麗的內在風景;台灣因擁有多元族群,才展現出強韌的生命與豐富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