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不能犯在刑法上之角色與地位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 論不能犯在刑法上之角色與地位
  • Record Type: Language materials, printed : monographic
    Author: 李衣婷,
    Secondary Intellectual Responsibility: 國立高雄大學
    Place of Publication: [高雄市]
    Published: 撰者;
    Year of Publication: 2009[民98]
    Description: 131面圖、表 : 30公分;
    Subject: 不能
    Subject: Discrimination
    Online resource: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6762766573369725342
    Notes: 指導教授:黃常仁
    Notes: 參考書目:面
    Summary: 我國刑法第二十六條不能未遂之規定,就何謂「不能」與「危險」,實務與學界見解分歧,迄無定論,以致於具體個案適用上產生爭議。欲解決此一難題,首先,本文將不能未遂定位在普通未遂之下位概念,擬從處罰未遂犯之理論根據著手,並分析探討未遂犯之結構,從而得出不能未遂與普通未遂之區別所在。其次,分析並檢討我國刑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之立法沿革,以探求不能未遂之本質為何。從比較法解釋之觀點與學說理論之發展軌跡逐一檢視「不能犯」在刑法理論上所產生之質變,並檢討我國司法實務見解對於「不能犯」之詮釋與說明是否妥適。再者,釐清並探究系爭規定所謂「不能」與「危險」之概念意義及其間之關連性,並評析學界對於不能犯所提出之判斷準據。又所謂「危險概念」在刑法上所代表之意義,於「不能犯」中究應如何解釋與判斷之,其與危險犯之「危險」(抽象危險或具體危險)或判斷著手之「直接危險」間之關係又為如何。綜上,於了解不能犯之本質與結構後,進一步檢驗其與幻覺犯之區別何在,尤其在「規範性要素解釋錯誤」、「空白構成要件認識錯誤」及「主體不能」等問題上作深入之探討。此外,並說明「不能犯」與「迷信犯」之間的界線何在。甚且,於「不能犯之教唆犯或幫助犯」與「教唆或幫助行為本身之不能」之情形,在民國九十四年刑法修正前後,又應如何處理。最後,於了解不能犯在刑法上之角色與地位後,對於我國刑法就不能犯之法律效果即所謂「不罰」,其意義與妥當性提出評釋並檢討之,並提供本文對於現行刑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之修法建議,以供參考。 none
Items
  • 2 records • Pages 1 •
 
310001863847 博碩士論文區(二樓) 不外借資料 學位論文 TH 008M/0019 380101 4004 2009 一般使用(Normal) On shelf 0
310001863839 博碩士論文區(二樓) 不外借資料 學位論文 TH 008M/0019 380101 4004 2009 c.2 一般使用(Normal) On shelf 0
  • 2 records • Pages 1 •
Reviews
Export
pickup library
 
 
Change password
Login